社交沟通方面的表现
婴儿期:6个月前可能对亲人的逗笑反应不灵敏,比如很少有开心的回应笑容;6个月后对呼唤自己名字无反应,不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比如别人和其说话时,眼睛不注视对方。
幼儿期及以后:缺乏与他人的互动性语言,比如不会主动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想要玩具却不会说“我要玩具”;不会分享兴趣爱好,比如不会向家人展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情节等;在集体活动中难以融入,比如不参与同伴的游戏互动,独自玩耍。
语言发展方面的表现
语言发育延迟:12个月时不能发出咿呀声,18个月时不能说出1个有意义的单词,24个月时不能说出2个词以上的短语等。
语言运用异常:存在刻板重复语言,比如反复重复一句话,像一直重复“我要喝水,我要喝水”;语言内容怪异,比如说一些毫无关联的词语组合;代词使用错误,比如把“我”说成“你”等。
行为模式方面的表现
刻板重复行为:出现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动作会持续较长时间,难以被打断;有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吃相同的食物等,若被改变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比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日常用品的更换等,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如大哭大闹、烦躁不安等。
对物品的非典型使用:对玩具等物品不是正常玩耍,而是有特殊的玩法,比如只喜欢玩玩具的某个部分,像只玩玩具车的轮子,而不玩整个车子;对某些物品有过度的依恋,比如一直抱着某一个特定的物品不放手。
兴趣狭窄方面的表现
专注于特定事物: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事物特别专注,比如只痴迷于看某一种类型的广告、只对某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感兴趣等,而且这种专注程度远超同龄儿童。
对非特定事物缺乏兴趣:对大多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缺乏兴趣,比如不喜欢参与户外游戏、不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等。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有上述多方面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如儿童专科医院的发育行为科等进行评估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全面的发育评估、病史采集等多种方式来综合判断小孩是否患有自闭症。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在判断时需要考虑其相应的发育阶段特点,比如婴儿期主要观察早期的社交和语言互动表现,幼儿期则更关注语言运用、行为模式等方面。对于有家族自闭症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小孩,更要密切观察其发育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