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瘢痕性幽门梗阻

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概述

瘢痕性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附近的溃疡或癌肿等病变导致幽门狭窄,引起胃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长期梗阻可导致胃扩张、胃壁肌层肥厚、胃黏膜水肿及炎症等病理改变。多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反复发作所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幽门狭窄。

临床表现

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呕吐物含大量宿食,但不含胆汁。这是因为梗阻部位在幽门,胆汁无法反流至胃内参与呕吐物组成。

消瘦、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上丢失大量胃液中的盐酸、钾等电解质,可引起消瘦、脱水,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患者可有乏力、嗜睡、呼吸变浅等表现。

腹部体征:上腹部可见胃型和蠕动波,空腹时上腹部可闻及振水音,是由于胃内有大量潴留物,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诊断方法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张,钡剂24小时后仍存留。通过钡剂在胃内的排空情况及幽门狭窄的形态来明确诊断。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幽门部的病变情况,如溃疡、肿瘤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消化道的通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术的年老、体弱患者,可采用胃空肠吻合术加迷走神经切断术等。

术前准备:

-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可抽出胃内潴留物,减轻胃黏膜水肿,有利于术后吻合口的愈合。一般术前3天,每天用生理盐水洗胃,以改善胃壁水肿和炎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幽门肥厚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手术风险相对成人更高。术前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加强支持治疗,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耐受手术。术后要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幽门梗阻会影响营养吸收,术后需合理喂养,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术前评估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患者的应激。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免疫力较低。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的生理情况,如月经周期等对身体状态的影响。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中,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疾病本身和手术都会给女性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管溃疡:对于有溃疡病史的患者,要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溃疡反复发作发展为瘢痕性幽门梗阻。常用的治疗溃疡的药物有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溃疡发生的风险。

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