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幽门梗阻应采用

手术治疗

胃空肠吻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通过胃与空肠吻合,解除梗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全身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可先解决梗阻问题,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瘢痕性幽门梗阻的常用有效方法,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通过切除溃疡病灶及部分胃组织,重建胃肠道连续性,从根本上解决幽门梗阻问题。但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包括心肺功能等,权衡手术收益与风险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术式。

术前准备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幽门梗阻患者长期呕吐,会丢失大量胃酸及钾、钠等电解质,导致脱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根据患者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准确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一般需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钾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这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及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电解质调节功能下降等情况,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缓慢纠正失衡,避免过快纠正导致不良后果。

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可吸出胃内潴留物,减轻胃黏膜水肿,有利于手术操作及术后吻合口愈合。患者应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对于小儿患者,要特别注意胃肠减压管的固定,防止脱出,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适。

术后护理及康复

术后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情况观察等。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以及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心肺功能监测,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恢复:术后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恢复饮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及正常饮食。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小儿患者术后饮食恢复更要谨慎,根据患儿的年龄及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种类和量,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总之,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及康复,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