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呕吐
特点:是瘢痕性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进食后。呕吐量大,呕吐物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这是由于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长时间积聚在胃内,经过发酵、腐败后吐出。例如,患者可能在进食数小时甚至数天后出现呕吐,呕吐物量可达1000-2000ml。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时,呕吐情况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由于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大量呕吐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格外关注。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呕吐表现不同,但女性患者可能因自身生理特点在心理上对呕吐带来的不适更为敏感。
生活方式影响:若患者在患病前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多刺激性食物等,可能会加重呕吐症状。而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的相对稳定,不良生活方式则可能使呕吐等症状加重。
病史影响:有胃溃疡病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等患者,在疾病进展到瘢痕性幽门梗阻阶段时,呕吐症状的出现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与既往溃疡病史导致幽门狭窄等病理改变相关。
二、胃蠕动波
表现:可见上腹部膨隆,有时能看到自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即胃收缩时呈现出的波浪状运动。这是因为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蠕动增强以试图将胃内食物推送入肠道,从而出现胃蠕动波。例如,医生在查体时可能会观察到这种典型的体征。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由于腹壁较薄,胃蠕动波可能更容易被察觉。但儿童的腹壁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胃蠕动波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要医生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性别差异:无明显因性别导致胃蠕动波表现不同的情况,但女性患者可能因腹部脂肪分布等因素,在观察胃蠕动波时需要医生更仔细操作。
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胃肠功能,间接影响胃蠕动波的观察。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胃肠蠕动本身可能较弱,胃蠕动波可能不明显。
病史影响:有胃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胃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胃蠕动波的正常表现,医生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三、腹部压痛及振水音
腹部压痛: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这是由于胃内食物潴留、胃黏膜受刺激等原因导致。
振水音:医生用手叩击上腹部时,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称为振水音。这是因为幽门梗阻时胃内有大量液体及气体积聚,叩击时产生振水音。例如,在患者空腹时进行检查,若能引出振水音,高度提示幽门梗阻。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腹部压痛和振水音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精确,需要医生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结合其他症状来综合判断。
性别差异:无明显因性别导致腹部压痛及振水音表现不同的情况,但女性患者可能在检查时因心理因素对腹部压痛更为敏感。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腹部压痛及振水音的出现。例如,经常进食不规律的患者,胃肠状态不稳定,可能影响相关体征的检测。
病史影响: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腹部压痛及振水音的表现可能与无病史患者不同,既往病史可能导致胃肠黏膜等组织的改变,从而影响体征表现。
四、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脱水表现:由于长期呕吐,患者会丢失大量的体液,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窝凹陷等。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例如,儿童患者脱水时可能出现前囟凹陷等表现,因为儿童的前囟未闭,脱水时前囟变化较为明显。
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低钾血症可表现为乏力、四肢软弱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低氯血症可引起碱中毒相关表现,如手足抽搐等。例如,患者可能因呕吐丢失大量含钾、氯的消化液,导致电解质失衡。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时,更易出现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因为儿童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与成人不同,儿童体液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所以在同样程度的呕吐情况下,儿童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进展可能更快。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不同的情况,但女性患者在发生电解质紊乱时,可能因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对一些症状的感受和表现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如水分摄入不足等,会加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程度。而规律补充水分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减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危害。
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如肾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时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需要综合考虑病史来判断和处理电解质紊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