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持续抽吸胃内的潴留物,减轻胃黏膜水肿,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先尝试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措施,尤其是老年体弱、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在胃肠减压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胃管的通畅,防止堵塞。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由于幽门梗阻患者长期呕吐,会丢失大量的胃酸和钾离子等,导致脱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应根据患者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准确计算需要补充的液体量和电解质的种类及数量。一般先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和部分氯离子丢失,再根据血钾水平补充氯化钾,同时纠正碱中毒,可适量补充盐酸精氨酸等药物来调节酸碱平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时更要精确计算,密切监测各项指标,防止出现补液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二、手术治疗
1.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瘢痕性幽门梗阻的常用手术方式。通过切除溃疡病灶所在的胃远端大部分,消除了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来源,同时解决了幽门梗阻的问题。适用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患者,尤其是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切除的范围和吻合的技术,确保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功能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老年患者要更加注重手术的创伤性和耐受性。
2.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于一些特定情况的患者,如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梗阻但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可考虑迷走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迷走神经,减少胃酸分泌,缓解幽门梗阻。但该手术方式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胃排空障碍等,在手术前后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幽门梗阻,因为其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需要更谨慎评估。
总之,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全身状况、病因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主要是为手术创造条件,手术治疗则是根治的关键手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