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需不需要接种

一、流感疫苗是否需要接种,取决于多个方面:

1.流感的危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据相关研究,全球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2.流感疫苗的作用:流感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即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使健康成年人患流感的风险降低40%60%,在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中,能显著降低流感相关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3.不同人群的接种必要性: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学校、托幼机构人员密集,易造成流感传播。因此,建议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儿童流感发病,降低流感相关并发症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感染流感后易进展为重症,引发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对老年人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孕妇:孕期女性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保护自身,也能为出生后的婴儿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易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此类人群因流感导致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日常接触患者,感染流感的风险高,且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因此,医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既保护自身,也有利于保护患者,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相关衍生内容拓展:

1.接种时机:流感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流感流行季一般从10月开始。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即911月接种流感疫苗,以在流感高发季获得最佳保护。若错过最佳接种时间,整个流感流行季节内接种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2.接种禁忌: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建议待病情稳定或退热后再接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需谨慎接种。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接种前,家长应向医生如实告知儿童健康状况,如近期是否患病、有无过敏史等。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回家后,注意观察儿童有无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情况,一般不良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出现高热、严重过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接种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部分老年人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低热等轻微不适,通常可自行缓解。若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建议老年人在家人陪同下接种疫苗,以确保接种过程安全。

3.孕妇:孕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孕妇可能对接种存在顾虑。接种前,医生应充分解释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缓解孕妇紧张情绪。接种后,同样需留观30分钟。孕期女性身体较为敏感,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处理。

4.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前,需确保病情稳定。若正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待病情控制后再接种。接种后,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因为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相对复杂,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能较难判断,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四、治疗药物:

1.奥司他韦: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扎那米韦:也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有效对抗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