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原因如下:
1.流感危害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相关研究,全球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2965万人死亡。
2.疫苗保护效果显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大量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接种者患流感的风险,在流感季节,接种疫苗人群的发病率较未接种人群显著降低。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能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和住院风险。例如,在老年人中,接种疫苗可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和死亡率。
3.形成群体免疫:当一定比例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可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对疫苗过敏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从而降低整个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的流感传播风险。
二、不同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获益情况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儿童流感的发病率,降低流感相关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因流感就医的次数明显减少。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接种流感疫苗对老年人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能显著降低老年人因流感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流感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3.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容易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慢性病患者流感的发生率,减少因流感诱发的慢性病急性加重,降低住院风险。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4.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多,感染风险高。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健康,避免因感染流感而影响工作,还能减少将流感传播给患者的风险,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
三、流感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
1.接种时间:流感疫苗接种后需要大约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而流感高发季节一般为冬春季,因此建议在每年流感季节来临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通常为911月份。但只要在流感流行季节,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都可以接种。
2.接种禁忌:对流感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和发热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需谨慎接种,应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接种。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孕妇自身,降低孕期患流感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还可以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出生后的婴儿提供一定的保护。目前研究表明,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有效的,建议孕妇在孕期的任何阶段接种流感疫苗。
2.儿童: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接种后的反应。部分儿童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或有低热、乏力等轻微症状,一般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严重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因无法接种流感疫苗,家庭成员及照顾者接种流感疫苗可间接保护婴儿。
3.老年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所患慢性疾病及用药情况等。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接种后需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老年人在流感季节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4.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极高,但这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因此,除接种疫苗外,这类人群在流感季节更要注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五、与流感疫苗相关的常见误区
1.误区一:接种流感疫苗会得流感。流感疫苗是由灭活的流感病毒或病毒的某些成分制成,不会导致接种者感染流感。接种后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症状,如低热、乏力等,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的正常反应,并非感染了流感病毒。
2.误区二:接种一次疫苗就可终身免疫。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可能不同。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以获得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保护。
3.误区三:健康人不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虽然健康人感染流感后多数症状相对较轻,但仍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导致严重后果。而且健康人也有发展为重症流感的可能,接种流感疫苗同样可以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