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以下从多个方面阐述其必要性:
1.流感的危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它相较于普通感冒,症状通常更严重,如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等,甚至导致死亡。据相关研究,全球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约29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2.流感疫苗的作用机制:流感疫苗含有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成分,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成分并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当真正的流感病毒入侵时,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从而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即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保护效果: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流感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可使接种者患流感的风险降低40%60%。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疫苗能显著降低因流感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4.群体免疫效应:当一定比例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不仅个人得到保护,还能在社区中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这有助于减缓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保护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对疫苗过敏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二、流感疫苗适用人群广泛,不同人群接种意义各有侧重: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儿童感染流感后,症状可能较为严重,且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引起聚集性发病。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儿童患流感的几率,减少因流感导致的缺课和住院风险。6月龄以上的儿童,若无接种禁忌,均建议每年接种。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血管事件等)的风险显著增加。接种流感疫苗对老年人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老年人因流感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3.孕妇:孕期女性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高于非孕期女性。流感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孕妇自身,也能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提供一定的保护。整个孕期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感染流感后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加重原有病情。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这类人群因流感导致的住院和死亡风险,有助于维持病情稳定。
三、与流感疫苗相关的用药及护理:
1.药物辅助(仅列举药物名称):如果不幸感染流感,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但需注意,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随意服用。
2.日常护理:无论是否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在流感季节,佩戴口罩也是有效预防流感传播的措施之一。对于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局部红肿、疼痛或低热等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12天可自行缓解。若出现高热、严重过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绝对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因为过敏反应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在接种前,务必详细告知医生个人过敏史,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
2.免疫功能低下者:此类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尽管接种效果可能有限,接种流感疫苗仍可能对预防严重流感并发症有一定益处,需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
3.急性疾病患者:如正处于发热、咳嗽、流涕等急性感染症状期,应推迟接种流感疫苗,待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接种。这是因为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也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