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要不要接种

一、流感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1.流感危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29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2.疫苗作用机制:流感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当人体接触到实际的流感病毒时,这些抗体可以识别并中和病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二、不同人群接种建议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且感染流感后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儿童流感发病率,减少缺勤缺课。例如,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接种疫苗能降低流感传播风险。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且常伴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老年人因流感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3.孕妇:孕期女性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且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低体重儿等。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保护孕妇自身,还能通过胎盘传递抗体给胎儿,对新生儿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4.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流感患者,感染风险高,接种疫苗一方面可保护自身健康,另一方面能降低将流感传播给患者的风险,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容易加重,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稳定基础病情。

三、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接种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此类人群禁止接种。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此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应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3.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种疫苗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

四、流感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时间: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12个月接种,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在911月,南方地区在1012月接种最佳,可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获得保护。

2.接种程序:不同年龄段接种程序有所不同。6月龄8岁儿童,如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首次接种需接种2剂,间隔≥4周;如既往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接种1剂即可。9岁及以上人群,无论是否接种过,每年均接种1剂。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接种疫苗时可能因恐惧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提前做好安抚和沟通。接种后密切观察儿童反应,如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不良反应,通常23天可自行缓解;若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行动不便,家人应陪同前往接种点。接种前,详细告知医生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便于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接种后,留观时间可适当延长,回家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孕妇: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时可能会有心理负担,应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消除顾虑。接种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若出现不适,及时向医生咨询。同时,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接种前应确保病情稳定,正在服用的药物一般无需停药,但需告知医生用药情况。接种后,仍需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不可因接种疫苗而放松对病情的管理。

六、流感疫苗相关常见疑问解答

七、预防流感的综合措施

1.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

2.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