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流感疫苗有必要吗

一、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流感发病:多项研究表明,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的风险。在流感季节,接种疫苗人群的发病率相较于未接种人群可大幅降低。例如,在一项针对普通成年人的研究中,接种流感疫苗后,实验室确诊的流感发生率下降了40%-60%。对于儿童而言,流感疫苗可使儿童患流感的几率降低约50%。

2.减轻流感症状:即使接种疫苗后仍感染流感,症状通常也会相对较轻,病程会缩短。有研究发现,接种疫苗的流感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会明显缩短,住院风险降低。如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这类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可使因流感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住院风险显著降低。

3.预防流感相关并发症:流感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者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可减少因流感引发并发症导致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例如,在老年人群体中,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因流感导致的肺炎发生率,进而减少住院和死亡风险。

4.形成群体免疫:当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可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这不仅能保护接种者自身,还能间接保护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对疫苗过敏者、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接种者等。在社区或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降低流感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6月龄以上儿童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初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需接种2剂次,间隔4周,以获得足够的免疫保护。在接种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影响接种操作。同时,接种后要密切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一般这些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的。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在接种前,需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如近期有急性疾病发作或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应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接种后,鼓励老人适当休息,多喝水,若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在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自身,还可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出生后的婴儿提供一定的保护。孕妇可在孕期的任何阶段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种后注意观察有无不适,因为孕期身体较为敏感,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肺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在接种疫苗前,应咨询医生,评估病情是否适合接种。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年按时接种。同时,在流感季节,除接种疫苗外,还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如规律服药、控制基础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