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需要打吗

一、流感疫苗是否需要接种需综合多方面考量

1.从流感疾病特点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引发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呼吸衰竭、心脏功能障碍、肾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相关研究,每年流感在全球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2965万例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2.从疫苗有效性角度: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病毒的匹配性良好时,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大量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流感的预防效果可达40%60%。即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症状也往往比未接种者轻,病程更短。例如,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患流感的风险降低约40%60%,住院风险降低约70%90%。

3.从人群易感性方面:不同人群对流感的易感性和感染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存在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孕妇在孕期生理状态改变,免疫功能可能受影响,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容易加重。这些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

二、不同人群与流感疫苗接种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且感染后易出现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6月龄以上儿童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流感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老年人流感相关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3.孕妇: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孕妇自身,还能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对新生儿也有一定保护作用,降低孕妇孕期患流感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4.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感染流感后病情加重风险高。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疾病加重风险,减少住院次数。

三、特殊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严重过敏者:此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应避免接种。但目前多数流感疫苗为无鸡蛋成分或含微量鸡蛋成分,对鸡蛋轻度过敏者,可在医生评估和观察下接种。

2.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发热者:应待病情稳定或退热后再接种,以免影响病情判断或加重不适。这是因为在疾病急性期接种疫苗,可能混淆疫苗不良反应与原有疾病症状,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3.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人群,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可能较弱,但仍建议接种,因为即使免疫反应不完全,也可能降低感染流感后的重症风险。接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接种后需密切观察。

四、关于流感疫苗接种的其他建议

1.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否接种流感疫苗,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能有效去除病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室内聚集;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2.接种时机:流感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而流感流行季一般在秋冬季节。因此,建议在每年流感季节来临前(911月)接种流感疫苗,以在流感高发期获得有效保护。若错过最佳接种时间,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接种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五、流感治疗药物

1.奥司他韦:可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释放,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2.扎那米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影响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流感病毒的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