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侵犯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可通过吸入孢子、血行播散等途径进入肺部引发感染。
常见致病真菌及感染途径
常见致病真菌:包括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等。曲霉常存在于发霉的环境中,如霉变的谷物等;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致病;隐球菌在鸽粪等环境中较多。
感染途径
-吸入性:真菌孢子经呼吸道吸入是常见途径,如曲霉孢子被吸入后可在肺部定植生长。
-血行播散性:体内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例如念珠菌血症可导致肺部念珠菌感染。
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例如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抵御真菌的能力下降。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人群: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真菌过度生长,进而可能经血行或直接侵犯肺部引发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降低,增加肺部真菌感染风险。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真菌的抵抗力极低,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局部防御功能受损,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痰的性状因真菌种类和病情而异,如念珠菌感染时痰可呈白色黏液状。
-发热:多为持续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可能为持续高热。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进展为呼吸衰竭。
体征: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随着病情进展,体征可能逐渐加重。
诊断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
-痰液检查:痰涂片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但痰标本易受口咽部定植菌污染,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
-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镜检和培养,可提高真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但属于有创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等,不同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如曲霉感染可出现晕轮征、新月征等。
-胸部CT:相较于X线,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
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
免疫调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等,有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和康复。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暴露于真菌污染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发霉的环境中,如避免长时间待在地下室等潮湿且可能有真菌孢子的场所;在处理发霉物品时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医生应严格掌握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滥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真菌感染。
高危人群监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部相关检查,如胸部CT等,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