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缺少的元素——维生素D和钙
一、维生素D
1.作用机制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它能诱导肠道黏膜细胞合成一种钙结合蛋白,这种蛋白能促进钙的转运,从而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浓度,有利于骨的钙化过程。例如,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₃,这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摄入正常量的钙,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
-维生素D对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它参与骨的矿化过程,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维持血钙、血磷的正常水平,保证骨骼能够正常钙化。儿童时期如果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样组织增生,出现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
2.影响因素
-年龄: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大,但自身合成能力有限,如果日照不足等原因导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容易发生佝偻病。比如,早产儿、双胎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储备不足,且生长发育更快,若不及时补充,更易缺乏。
-生活方式:户外活动少的儿童,皮肤接触紫外线的机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现代生活中,很多儿童长时间待在室内,缺乏足够的日照,增加了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一些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导致维生素D吸收障碍;慢性腹泻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包括维生素D。
二、钙
1.作用机制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骨骼中,钙以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式存在,赋予骨骼硬度和强度。钙参与骨的形成和重建过程,成骨细胞将钙盐沉积在骨基质上,使骨骼不断生长和修复。
-钙在神经肌肉兴奋传导、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佝偻病来说,主要是其在骨骼钙化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钙摄入不足,即使有正常量的维生素D,也无法保证骨骼正常的钙化,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2.影响因素
-年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钙的需求量大。婴幼儿期如果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钙摄入不足,乳汁中的钙含量也会降低,导致婴儿缺钙。
-饮食因素:日常饮食中钙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例如,谷类食物中含有的植酸会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牛奶中钙磷比例较为合适,有利于钙的吸收,而一些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会降低钙的吸收效率。
-特殊人群:青春期少年生长迅速,对钙的需求增加,如果此时钙摄入不足,也可能出现骨骼发育相关问题,但相对婴幼儿期,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不过青春期少年如果钙缺乏,可能会影响骨量的积累,为成年后的骨质疏松等疾病埋下隐患。
总之,维生素D和钙缺乏是导致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在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时,需要关注这两种营养素的摄入和平衡,通过合理的日照、饮食调整等方式来保证儿童体内维生素D和钙的充足,以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