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方面
糖尿病人在饮食选择上需重点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例如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可使血糖上升速度更平缓,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低GI食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需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二、运动方面
适当的有氧运动对糖尿病人有益,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常见形式包括快走、慢跑等。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运动时需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对于老年糖尿病人,运动时应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并关注关节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药物治疗方面
目前有多种降糖药物可供糖尿病人选择,例如二甲双胍等。药物的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水平、肝肾功能、并发症等因素。例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可作为一线用药,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来确定是否适用及具体用药方案。需注意,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糖尿病人: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需更谨慎监测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指标,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更温和的活动方式。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在严格医疗监测下管理,饮食和运动调整是基础,必要时会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整个过程需密切监测血糖及胎儿状况,确保母婴健康。
有其他病史的糖尿病人:若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某些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的影响等,医生会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