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管理框架构建
糖尿病治疗是多维度综合管理,需从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应用及并发症防控等多方面协同开展。
二、生活方式干预核心要点
(一)饮食调控
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及非淀粉类蔬菜(西兰花、菠菜等),限制精制糖、油炸食品及高盐食物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不同年龄人群因基础代谢差异调整具体食物量,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需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患者需注重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饮食。
(二)运动疗法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为宜(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年龄)。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不同性别患者运动耐受度不同,女性可结合自身体能调整运动强度,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尤其老年患者运动时需关注关节保护。
三、血糖监测规范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HbA1c目标值一般<7%(根据病情可调整)。通过监测结果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不同病史患者监测频率有别,长期患病且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需更频繁监测。
四、药物治疗原则
(一)口服降糖药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肝肾功能等综合判定,避免儿童等特殊人群盲目使用口服降糖药。
(二)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口服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并发症等情况时使用,胰岛素类型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关注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安全性及对母婴的影响。
五、并发症防控策略
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激光治疗等;神经病变患者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频率及预防措施,如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糖尿病
需由儿科及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保证血糖控制同时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及饮食需兼顾儿童营养和体能发展。
(二)妊娠期糖尿病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保障母婴健康,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及孕妇身体状况。
(三)老年糖尿病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低血糖风险,选择降糖方案时优先考虑低血糖风险低的药物,监测血糖时关注无症状性低血糖可能,运动需选择低强度且安全的方式,如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