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管理
糖尿病人需遵循科学饮食原则,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根据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调整,一般占总热量的50%-60%。优先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如绿叶菜、西兰花)、低糖水果(如蓝莓、柚子)等,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同时,控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脂肪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
二、运动锻炼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游泳、骑自行车等。美国糖尿病协会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运动频率可分为每周5天,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采用间歇性运动方式。运动时需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对于老年糖尿病人,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风险;儿童糖尿病人运动需在家长监督下进行,保证运动安全且不影响生长发育。
三、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通过家用血糖仪等工具进行监测。监测频率需遵医嘱,一般病情稳定者可每周监测2-3天,病情变化时需增加监测次数。监测时要严格按照血糖仪说明书操作,保证数据准确,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仅提药物名称)。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类型糖尿病人用药方案不同,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五、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易引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需注重预防。足部护理方面,每日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鞋袜,避免足部受伤;眼部需定期检查眼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方面,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蛋白尿,预防糖尿病肾病。孕妇糖尿病人需严格控制血糖,保障胎儿健康,其饮食和药物使用需更谨慎,遵循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