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该怎么做

一、饮食管理

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的饮食原则,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多食用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高油食物(如油炸食品)。

二、运动锻炼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间可选择餐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若有足部病变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式。

三、血糖监测

定期使用血糖仪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建议每天监测并详细记录血糖值,以便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同时,每3-6个月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一般应小于7%(具体需遵医嘱)。

四、药物治疗

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不同药物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五、并发症预防

足部保护:每天检查足部皮肤,观察是否有破损、红肿等情况,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若有足部病变需及时就医处理。

眼部保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便及时干预。

肾脏保护: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

心血管保护:控制血脂、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密切关注血糖波动,防止低血糖发生,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家长和医生共同管理下,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血糖,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大幅波动,饮食需根据生长发育需求合理规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监测频率更高,饮食和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障母婴健康,避免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