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这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同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可能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基础疾病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有效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评估是否能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案,以降低真菌感染的风险或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于存在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使用后、免疫抑制状态等,若临床高度怀疑肺部真菌感染但尚缺乏病原学证据时,可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有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真菌感染有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三唑类药物如伏立康唑,对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属感染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
抢先治疗:当有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但尚不能明确病原学诊断时,通过微生物学检查、影像学等手段密切监测,一旦有病原学证据支持真菌感染时即开始抗真菌治疗,称为抢先治疗。例如定期进行真菌抗原、抗体检测以及肺部影像学的动态观察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若为念珠菌属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氟康唑、棘白菌素类等药物;若为曲霉感染,伏立康唑等药物常作为首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氟康唑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且要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患者,更要加强支持治疗,积极寻找基础疾病并进行相应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如使用两性霉素B等肾毒性相对较大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也相对低下,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继发感染等情况,加强营养支持,关注其营养状况对治疗的影响。
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艾滋病患者等,这类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高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在抗真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对于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患者整体免疫状态的评估和调整,在保证抗真菌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过度抑制带来的其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