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监测管理
糖尿病人女需定期监测血糖,涵盖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10.0mmol/L;同时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目标值一般<7.0%,监测频率依病情由医生指导,病情稳定者可每周监测2~3天,覆盖不同时间点。
二、饮食调控要点
饮食遵循个体化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依据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蛋白质占15%~20%,优选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脂肪占20%~30%,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多摄入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保证膳食纤维摄入,助力血糖控制与肠道健康。
三、运动康复指导
适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30分钟,速度60~90步/分钟)、游泳(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等,运动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运动时需留意穿着合适鞋袜,监测血糖变化,若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含糖食物。
四、并发症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定期检查血脂[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及血压[<130/80mmHg]。
眼部病变: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监测尿蛋白,预防糖尿病肾病。
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合适鞋子,避免足部受伤。
五、心理及特殊情况关注
长期患病易致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患者可通过参与糖尿病患者支持团体缓解压力。孕期糖尿病女性需严格监测血糖,合理管控饮食与运动,密切关注胎儿发育;绝经后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风险升高,应适当补充钙与维生素D,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