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
作用机制:龙虾过敏发痒主要是机体接触龙虾过敏原后,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的,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常用的有氯雷他定,它可选择性地阻断外周H₁受体,起效较快,能缓解过敏引起的瘙痒等症状;还有西替利嗪,也是通过拮抗H₁受体发挥作用,对缓解龙虾过敏导致的发痒等症状有较好效果。
糖皮质激素
适用情况:如果过敏反应较严重,出现明显的皮肤大片瘙痒、红肿等,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它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快速减轻过敏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发痒症状,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禁忌证和不良反应,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更加谨慎,儿童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肥大细胞稳定剂
代表药物:如色甘酸钠,它能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从而减轻龙虾过敏引起的发痒。其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于预防龙虾过敏相关症状,对于已经出现的发痒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尤其适合一些不能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比如某些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但使用前也需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发生龙虾过敏发痒时,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使用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年龄和体重进行精确计算,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避免因用药剂量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孕妇发生龙虾过敏发痒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搔抓等,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老年人发生龙虾过敏发痒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嗜睡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