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唑类抗真菌药物
1.适应证与作用机制:适用于多种肺部真菌感染,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干扰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例如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抗菌活性,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或轻度免疫抑制的肺部念珠菌感染等有一定疗效,有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症状,使真菌学指标逐渐转阴。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唑类药物需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也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二)棘白菌素类
1.适应证与作用机制:如卡泊芬净,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导致真菌细胞壁中β-(1,3)-D-葡聚糖合成受阻,细胞壁结构破坏,真菌细胞死亡。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等,对于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能是合适选择,多项研究表明其在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需评估其肝肾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老年人同样要关注肝肾功能状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三)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1.适应证与作用机制:两性霉素B是代表性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的肺部真菌感染,如侵袭性曲霉病、严重念珠菌感染等,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发热、寒战、低血钾等。有研究表明其在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两性霉素B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因为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更敏感。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关注肾功能、电解质等变化,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可能较多,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也需考虑。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1.当肺部真菌感染导致肺部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较大的脓肿、空洞,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反复咯血、可疑恶变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肺部曲霉菌球形成,若有反复咯血等表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可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进行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其耐受能力,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综合考虑手术收益与风险。老年人则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需在改善全身状况基础上谨慎评估手术。
(二)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如肺叶切除术等。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原则,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三、免疫调节治疗
(一)适应证与作用机制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等情况,可考虑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真菌的清除能力。例如使用免疫增强剂等,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抗真菌治疗,但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
1.特殊人群考虑:儿童免疫调节治疗需谨慎,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可能对其免疫系统发育产生影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老年人免疫调节治疗也需考虑其基础免疫状态及是否存在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等,合理选择免疫调节药物。
(二)具体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免疫状态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药物或治疗手段,密切监测免疫指标变化,以达到既辅助抗真菌治疗又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四、支持治疗
(一)营养支持
1.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耗,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考虑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例如通过鼻饲补充营养物质,保证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对抗真菌感染。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营养支持要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方案,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等,要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合理安排营养支持方式。
(二)呼吸支持
当肺部真菌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需进行呼吸支持。如给予吸氧,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等。对于儿童呼吸支持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通气模式,避免对儿童呼吸道等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呼吸支持要考虑其心肺功能储备,选择适度的呼吸支持手段,防止过度通气等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