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生活

一、饮食管理

糖尿病人应遵循科学饮食模式,以低糖、高纤维、适量碳水化合物为核心原则。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作为主食,其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平稳血糖;多摄入蔬菜(如绿叶蔬菜、西兰花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且升糖指数低;低糖水果(如蓝莓、草莓等)可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少量食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有效辅助血糖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如体重、活动量等)精准把控,一般占总热量的50%-60%。

二、运动锻炼

适合糖尿病人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能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研究显示,规律运动3个月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显著改善。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尤其老年患者运动时应选择平坦地面,防止跌倒。

三、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至关重要。通过血糖仪自我监测,能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监测计划,如血糖控制不稳定者需增加监测频率。对于老年糖尿病人,因低血糖风险较高,更需密切关注血糖变化,一旦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

四、药物管理

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常见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不同药物有其特定作用机制。但要避免自行增减药量,药物使用应遵循医生专业指导。老年糖尿病人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因机体代谢功能下降,需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五、并发症预防

要积极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同时,控制血压、血脂也不可或缺,多项研究表明,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衰退,更应加强并发症监测,儿童糖尿病患者则需家长协同关注生长发育及并发症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