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

判断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

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其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咖啡渣样物、鲜血或血凝块。出血量多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2.伴随症状:

上腹痛: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

肝脾肿大: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者,多考虑为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性胃病。

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可能是胆道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有皮肤黏膜出血者,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性疾病、重症肝炎、尿毒症等。

其他: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或溶栓药物等病史,可能是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

3.体征:

一般状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腹部体征: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有上腹部轻压痛,但肠鸣音活跃,常提示出血量较大。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下降,提示有贫血。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其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

5.内镜检查:

胃镜: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还可以进行止血治疗。

结肠镜:适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6.其他检查:

X线钡剂造影:对胃镜检查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或怀疑有上消化道肿瘤者,可选择X线钡剂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对内镜检查阴性,但仍有持续出血者,可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等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如果出现呕血或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此外,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人群,如患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定期复查,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