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倒刺是怎么回事

长倒刺的原因

长倒刺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是皮肤干燥,当皮肤缺乏水分时,角质层容易出现裂纹,从而导致倒刺产生,尤其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水分流失较快,更容易长倒刺。其次是局部皮肤受到摩擦或刺激,比如频繁用手劳作、接触粗糙的物品等,像长时间用手洗衣服、接触砂石等,会使指甲周围的皮肤受到摩擦,进而引发倒刺。另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导致长倒刺,例如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锌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增加长倒刺的几率。

不同人群长倒刺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使手部皮肤受到摩擦,而且儿童的皮肤相对娇嫩,若日常饮水不足导致皮肤干燥,或者挑食致使维生素等摄入不足,都容易长倒刺。对于儿童长倒刺,要注意保持手部皮肤清洁,避免让儿童频繁啃咬指甲周围的皮肤,防止感染。可以给儿童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同时要给儿童选择舒适、不粗糙的手部用品,减少皮肤摩擦。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从事手工劳作、建筑等工作,手部皮肤受到摩擦的机会较多,更容易长倒刺。此外,一些成年人有频繁洗手、使用刺激性洗手液等习惯,也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长倒刺。成年人长倒刺时,要注意避免强行撕扯倒刺,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出血。可以用温水浸泡双手,使皮肤软化后,用干净的指甲刀小心剪掉倒刺,然后涂抹护手霜保持皮肤湿润。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容易干燥,再加上老年人的活动量相对减少,但如果手部接触过多干燥的物品,也容易长倒刺。老年人长倒刺后更要小心处理,因为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可以用温和的方式清洁双手后,涂抹滋润的护手霜来缓解皮肤干燥,减少倒刺产生。

长倒刺的处理及预防

当长倒刺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温水浸泡双手3-5分钟,让皮肤软化,然后使用干净且消毒过的指甲刀,将倒刺从根部整齐剪掉。如果倒刺周围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碘伏等消毒剂涂抹。

预防长倒刺要做到保持手部皮肤湿润,可经常涂抹护手霜;避免手部皮肤过度摩擦,劳作时可以佩戴手套;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通过合理饮食来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麦食品以及富含锌的坚果等。